咨询散记:当喜茶不排队的时候,将会做什么?

分类:品牌营销 | 标签: 喜茶   排队   品牌   营销  
2020-05-13 15:53 阅读(?)评论(0)


15年开始,网红美食的火爆程度异常,朋友圈和小红书里面很多都是网红或者KOL晒排几小时购买的喜茶产品的美图。到了17年,喜茶在上海开店后,在排队的基础上又传出黄牛加价的消息。这样喜茶逐渐被塑造成为新茶饮创业的风口和代表。

相对于其他网红品牌,喜茶的创始人聂云宸认为自己不是网红品牌。原因在于,喜茶已经创业有8年时间了,是经历过时间的考量在深厚的积淀基础上才有了现在的品牌影响力。这样在其它企业求网红品牌不得情况下,喜茶却在拼命的撕掉自己身上的网红标签。同样,另一个知名网红品牌钟薛高的创始人林盛认为:做网红并不难,难的是以后的路,不再是投机取巧。钟薛高从来没想过要撕掉“网红”标签,网红+时间=品牌(长红),“网红”以后的路,要靠两件事:品质稳定和持续创新。

网络流行语:“大拿”之所以称为“大拿”就是因为“美德斯.邦威,不走寻常路”。当很多企业还在求网红不得的时候,两家企业的创始人都在考虑成名以后的事情了。

发现了新的场景需求、采用轻资产模式发展的钟薛高选择了线下体验、线上走量的发展模式。街头即饮的喜茶基于极致产品力基础上的饥渴营销需求选择了重资产的直营模式。

从某种角度讲:轻资产是“船小好调头”,重资产则是“一往无前”。更何况,依据行业的惯例,在获得热钱的投入的时候,一定是有盈利的要求。道理也很简单,资本的投入的时候一定会考虑到资本的退出路径。基于聂云宸的性格考量,转让股权肯定是不可以接受的条件,那么喜茶IPO的时间要求必然是商务文件中的主要内容。换句话讲,喜茶的KPI中盈利将是第一选项。(这让人想到了周黑鸭的案例,周黑鸭和喜茶背后都有朱拥华龙珠资本。)

在公开报道中,聂云宸曾经透露过“单店每月收入差的在50万元,平均在100万元以上。由此,以喜茶目前451个门店核算,公司年收入应该在45亿元以上。”

我们可以和星巴克的财报做一下对比。星巴克公布的2020财年第一季度(2019年10月至12月)的财务数据显示,其中国市场营收为7.45亿美元,占全球收入超过10%;中国门店数量达到 4292 家,由此核算单店季度营收为17.36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1万元,那么单店每月收入约为40万元。

从数据上来讲,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意,很值得资本进入。但是,可否持续?产品有迭代、口味有兴替,假如那一天喜茶不排队呢?

这也是一个好的问题。

上海漕河泾日月光购物广场喜茶店是笔者上、下班必经路线。在开业初期,也是火爆异常,每日4-5米的排队人流还是经常可见的。进入2020年的鼠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几乎所有的餐饮行业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喜茶也不例外,日月光购物广场喜茶店几乎无人排队,堂食顾客也是寥寥。

虽然有新冠疫情的影响,但是相信在喜茶的核心管理层对“不排队”的喜茶应该有自己的预案。原因也很简单:绝大多数的快消品都难逃“同质化”的宿命。这也可以从最近网络上流传的喜茶和奈雪创始人互怼的消息得到参考印证。应该说,除了茅台、泸州老窖等具有天然的自然禀赋资源的品牌外,所有的快消品品牌都是如此。

另外一方面:如同喜茶所讲的“恋爱的味道”的口感一样。“生活就是巧克力,你很难知道下一颗的味道”。如果,消费者老爷们的口味发生变化了呢!“客流+转化率+客单价+翻台率”是所有餐饮行业盈利的公理!喜茶能在那些不确定中做到小确幸呢?

基于资本的追捧和非堂食的品类特征。客流和翻台率是不用考虑的。重点是转化率和客单价。相对于海底捞的涨价道歉丢了口碑和失了人气,2020年4月喜茶涨价进入30元时代却没有在舆论界泛起什么波浪。原因也很简单,一个客群是社会的主流人群,另外一个的核心消费者是15-26岁追求个性和品味的时尚摩登女郎。一个是“开门七件事”,另外一个是“两手不沾阳春水”。这个价格弹性能对比吗?

转化率就很难讲清楚了。新茶饮也是服务业,可以和高铁和航空的服务业做一下对比。你能忍受高铁和航空业多少时间的排队。从这个角度来讲,消费者的体验是很难称的上理想。

答案就很清楚了,基于产品力的优势,喜茶采用了管理消费者预期的饥渴营销,在制造事件造势的基础上赢得了市场和资本的追捧。

对于投资而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是常识中的常识。同样,把企业的长远发展寄托在产品力上也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这样品牌就成为了喜茶决策层的心头肉。这样对于“网红”两个字的爱恨交加就很好理解了。

基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投资者的要求,从公开报道上看:喜茶悄然完成了自己的产业扩展。目前喜茶的品牌家族有:喜茶、喜茶热麦、喜小茶和喜小咖四个品牌的布局。这里面有做品类延伸的,有做跨界的、有做品牌延伸的。

应该说,未雨绸缪是企业家的本色。但是问题也不少:

喜小茶的定位是中、低端品牌。这为喜茶的整个品牌下沉和促销制造了更大的空间,也为以后走资本端形成有利条件。不过,10元价格带强势茶饮品牌并不少,正是一点点、贡茶、和古茗等众多品牌早已耕耘多年的领域。在此情况下,如果喜茶和喜小茶二者在产品区隔上做不好,可能造成2个品牌之间互相伤害的情况。喜茶热麦则是“茶+欧包”的合体。这已经是典型的堂食的概念了。喜茶是非堂食、这样定位的差异,必然在店面选址、品牌定位、品牌推广方面有所差异。可能和喜茶有非常大的差异。需要重新设计品牌运作思路。当然了,相比于网络报道上喜茶创始人对喜茶热麦轻描淡写的态度。笔者认为,喜茶热麦将是“消费者不排队”后的战略选择。做第三空间的堂食。用独特、醒目有设计感的空间设计,在社交、文化上做文章,向星巴克那样去做品牌内涵,售卖这个被塑造出的文化品牌的周边(杯子、茶叶、伴手礼、商务礼品等),同时客单价被合理的提升。

这很有可能就是喜茶为了提升自己的转化率而做出的战略选择。市场的流向风尚很难把握,但是自己的产品迭代和品类延伸是可以实现。重要的是奈雪已经将“茶+欧包”的市场培养出来的,并且还有资本的盈利要求。

这样品牌延伸和品类扩张就成为了喜茶“不排队”后的战略选择。应该说成为某某行业的星巴克是很多企业的梦想。上面的文字也只是笔者基于公开的互联网媒体报道所产生的设想。具体如何发展,我们试目以待!

  最后修改于 2020-05-13 20:41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